2015年下半年,江阴市按照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(扩大)会议精神,正视差距不懈怠,锁定目标不动摇,迎难而上、强攻薄弱,统筹把握好五个关系全力推进下半年科技工作,确保完成全年科技创新各项目标任务,真正做到以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提升发展。
一是统筹好“新”与“旧”的关系,着力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。实施重点研发计划,大力发展石墨烯、碳纤维、物联网、机器人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爆发点;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计划,运用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装备、新材料改造提升冶金、纺织、轻工、机械、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,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、价值链高端迈进,以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“双轮驱动”,助推产业转型升级。年内重点培育扶持节能环保、智慧风电、精密机械及智能装备、轨道交通、新型光电显示等5个创新型产业集群。
二是统筹好“大”与“小”的关系,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。深入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和“科技小巨人”成长计划,大力培育以科技型中小企业—民营科技企业—科技小巨人企业—高新技术企业—科技型上市公司—创新型领军企业为梯队的创新型企业集群。年内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50家、省民营科技企业100家、科技小巨人企业30家、科技型上市企业10家。
三是统筹好“内”与“外”的关系,着力实施人才强企330计划。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和本土实用人才培养计划,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、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。积极开展“两院院士江阴行”、“千企百校合作行”和“海外博士江阴行”等活动,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落户江阴。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培养创新人才,大力推进企业创新岗建设,积极组织申报省双创博士企业创新类、科技副总类人才。年内新引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名,新引进院士10名,培育创新团队1个。
四是统筹好“微观”与“宏观”的关系,着力提升创新载体平台水平。一手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院士工作站、博士后工作站等企业研发机构建设,一手抓众创空间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,逐步形成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龙头,企业研发机构为主体,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体系。年内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5家,新建企业院士工作站10家,新建江阴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家,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95%。力争年内有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运营,有2家众创空间通过市级认定。
五是统筹好“硬”与“软”的关系,着力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。集成利用各级各类科技政策、科技计划项目、科技金融等资源,促进创新要素加速集聚。进一步完善科技“三服务”长效机制,打造科技服务“专业、精准、特色、高效、实绩”五大特色,确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硬件更“硬”,软件不“软”。年内确保帮助企业争取无锡市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超300项,争取各类扶持资金超过1亿元,落实兑现高企税收减免、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超8亿元,科技贷款规模突破1亿元,完成股权投资3000万元。每位机关工作人员和科技助理每年服务企业100家次以上,切实解决科技联系服务基层企业和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